我們都經(jīng)常面臨這樣的問題:這件事情該誰干?怎么干?怎樣評估干得好還是不好?對這些問題,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看法常常大相徑庭,甚至管理者之間也往往產(chǎn)生不同的看法。我們該依據(jù)怎樣的原則和方法來分配和評估工作呢?
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,其實都有目的,只是平常不太強調(diào)罷了。比如:客戶關(guān)系的目的是市場拓展,人力資源的目的是人盡其才,財務(wù)管理的目的是資金的籌措與運用(不是做賬,那是會計的工作)。對一件工作,我們需要問三個問題:“我們的目的是什么?”“如何達到目的?”“誰最適合這項工作?”
站在成果的角度來思維,我們很多的困惑和扯皮就會迎刃而解。這就是管理者的“成果思維”。與成果思維對應(yīng)的是流程思維,總有人強調(diào):我是在按流程做事,以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和正當(dāng)性。按流程做事本身當(dāng)然沒有錯,但我們不要忘記,流程的目的是什么?沒有成果,流程的價值何在?
管理者注重的是成果,而成果在組織外部(內(nèi)部沒有成果,只有成本),所以我們需要從整個組織,而不是部門和個人角度來看待成果。因為立場不同,思考的出發(fā)點也就不同,所謂“屁股決定腦袋”也。大到國家之間,小到個人之間,如果各自站在自我狹隘的立場,就永遠無法取得一致。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生在此山中”。從整個組織的角度看,從外部看,我們該取得怎樣的成果,我們的絕大多數(shù)不一致就會煙消云散。
總結(jié)一下,管理者需要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:成果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