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組織績效中的KPI提取的事宜,已經描述了很多,但都是介紹的一些節(jié)點。這幾天連續(xù)在客戶這邊輔導他們提取KPI,想利用這個機會,從職能的角度介紹一下提取KPI的方法和思路。
如果僅僅從方法論而言,而不是從系統(tǒng)上進行,則可以思考從部門的職能定位來提取組織的KPI。很多企業(yè)其實并沒有做過什么戰(zhàn)略梳理的工作,也沒有形成相關的經營策略和制訂相應的職能規(guī)劃,流程上也沒那么順暢。但大體上各個部門的職能還是有的,也許會存在一些模糊的地帶和交叉的情況,例如管理辦和人力資源部、市場部和產品部等,甚至還會出現有些部門的一些職能跟隨人走的情形,但可以肯定的是,組織成立一個部門,還是有其主要的職能定位的。所以從職能出發(fā)提起組織KPI,本身就是一件正確的路徑,也可以說是一件相對便捷的事情。從本質上來說,本身每一個部門只要能做好自己職能范圍內的事情,也就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經營指標分解的問題。當然,如果還能有公司的經營策略與思路,則在提取各個部門的KPI時,肯定就會更加準確,也更能承接公司的經營目標。有了這個思路和方向后,接下來就可以著手解決考什么以及要考到什么程度,也即是指標和標準的問題了。
首先,解決要考什么的問題。因為每個部門都有基本的職能定位,可以直接將這些職能轉換成KPI就可以了。例如,生產部的基本職能是保質保量的完成生產任務,則可以提取的KPI不外乎就是生產產能、按時交付、成本控制等;研發(fā)部的基本職能定位是產品開發(fā),則可以提取的KPI就是產品計劃完成、新產品開發(fā)等;人力資源部的基本職能是完成招聘、培訓、考核、薪酬等,則可以提取的KPI就是招聘完成、培訓次數、考核數據提起、薪酬分析、人員流失等。
其次,在解決了考核什么的問題,也即是指標的問題后,還需要確定每一個指標內容和定義,因為有些KPI并不一定就能精準的從字面上明了其中的內涵,即使是財務類的能完全量化的指標,例如,銷售額之類的,也存在著一個計算口徑的問題,所以這些都是需要定義清楚的,否則在提取數據和考核打分的時候,會很容易出現歧義。還有一些不可控的環(huán)節(jié),也是要在這個地方說明清楚的。例如,以銷售訂單為例,有些客戶的量非常少,基本上不能產生規(guī)模效應,造成成本和利潤都會偏低,甚至還會虧本,偏偏這些還都是老板的特別的關系戶,或者是屬于公司的戰(zhàn)略客戶。所以對于這些情況就要在指標的定義里面說明清楚的,以免影響到利潤、成本、交付等等的達成。例如,可以特別說明,經公司評審確定為戰(zhàn)略客戶的,不在此考核范疇。
第三,確定指標的衡量標準。這個工作還是很有一些難度的。即使如銷售額這類看上去很容易衡量的指標,盡管已經給了一個數據,也還是需要結合以往的歷史數據,分析究竟要考到什么程度。例如,給定的銷售額是1個億,完成這個指標獲得滿分,如果沒有完成扣多少分,又要扣到多少為止呢?同樣,超額完成了又該加多少分,加到多少又該截至呢。這個其實是蠻難把握的。我們之前曾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專題的介紹,下一次我們再就這個問題再次進行介紹和說明。
第四,在完成了所有部門的KPI提取后,并不能說該項工作就已經結束了。還有一些工作,在進行部門職能界定的時候,無論梳理的多么詳細,總會出現邊界的情況。而這些邊界的問題,往往都是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逐漸發(fā)現的,同時這些問題又會很容易引起各個部門的相互推諉。所以,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,一方面通過梳理流程,找到流程類的指標,分節(jié)點找出KPI,并分配到相應的職能部門;另一方面,有一些問題,確實是沒法通過單獨的某一兩個部門能解決的,這就需要公司高層進行協(xié)調,成立特別的項目小組來解決。關于這個問題,會單獨寫一篇文章,詳細介紹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jntbwjc.com/hz/news/2017-5-27/6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