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大背景下,很多企業(yè)苦于沒有訂單、產能閑置,也有很多企業(yè)訂單充足,但卻受困于產能不足,難以按期交付,導致被客戶索賠甚至終止訂單。
盡管都是產能不足,但背后的原因卻不盡相同,以下三家企業(yè)就非常有代表性。
一、 G公司,一家國有上市公司
2011年在那里做項目時,上至總經理,下至普通員工說得最多的就是產能不足、無法按時交付。因為是國有性質,資金實力雄厚,近年不斷擴大場地、添置設備,可還是無濟于事。經過深入了解后發(fā)現(xiàn),該公司的產能不足固然與產地、設備等硬件因素有關,但絕不是根本原因,同行業(yè)內有很多公司的硬件不比該公司好,但產值卻比該公司高,甚至高出很多。
其實,該公司產能不足的真正原因是戰(zhàn)略不清晰、營銷策略不明確。
因為戰(zhàn)略不清晰,導致產品線非常龐雜,只要初步測算有利潤,有單就接,導致在同一時間內,幾十種、甚至上百種的產品在線,而這些產品的工藝差別很大,不得不頻繁換線,這種情況下,生產效率必然受影響。
另一個影響產能的重要原因是營銷策略不明確,該公司歷來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競爭優(yōu)勢,誠然,這是優(yōu)勢,但如果無限制放大,不僅不會成為優(yōu)勢,反而會蛻變?yōu)榱觿荨R驗檫^分強調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,一方面是個性化產品太多,無法批量生產,影響生產效率;另一方面是大量小批量的原輔料增加了采購難度,很多個性化物料的交期難以保障,也會影響生產效率。
類似于G公司的產能不足,首先應該制定清晰的戰(zhàn)略和明確的銷售策略,否則,即使有實力能夠持續(xù)擴大硬件規(guī)模,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產能不足的矛盾。
二、 W公司,一家民營企業(yè)
2013年剛接觸該公司時,老板說他最頭疼的是有訂單卻因為產能不足無法按時交付,據其介紹,該公司產品的生產工藝非常簡單,從投料到產品入庫只有三道工序,所以,剛開始以為是場地和設備等硬件不足所致。但通過與老板的深入溝通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非如此。
在幾輪溝通之后,與該公司簽訂了咨詢協(xié)議,通過實地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不高才是導致該公司產能不足的根本原因。該公司實行的是計時工資制,一線員工的收入與加班時間多少直接掛鉤,如果是管理基礎好的企業(yè),基層班組長的管理能力支持,此方式也未嘗不可,但該公司的管理基礎非常薄弱,基層管理者的技能很差,導致一線員工的生產效率極其低下,用他們的話講,“反正只要上班、只要有加班就有工資”。
經過為期一個月的深入調研和數據測算,將一線員工的計時工資制改為以標準產能為基礎的產能工資制——每道工序、每個崗位設定標準產能,超過的部分視為加班產能、并按照加班產能核算工資。通過此項變革,員工的積極性明顯提高,在實施兩個月之后,該公司的產能提高了30%。在此基礎上,再接再厲,將員工的日常行為規(guī)范作為他們的日?己,此舉保證了員工按規(guī)范操作、不僅效率提高、產品品質也得以大幅改善,再過半年之后,產能幾乎翻倍,同時,品質原因導致的客訴也降到了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。
三、 S公司,一家民營企業(yè)
該公司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后起之秀,雖然是行業(yè)內的新兵,但由于老板的戰(zhàn)略眼光及準確的產品定位,迅速在行業(yè)在占有一席之地,成為行業(yè)內佼佼者之一。盡管行業(yè)競爭激烈,但該公司基本不會為訂單不足發(fā)愁,相反,一直受困于產能不足。
與上述G、W公司不同,S公司產能不足主要源于產品設計和對外協(xié)廠的管控能力不足。
產能不足的原因之一是返工和維修,究其根本,最主要的原因是設計缺陷導致的可制造性差,雖然功能都能實現(xiàn),但由于可制造性差,本身就降低了生產效率,而且天生存在的品質隱患,直通率和良率長期得不到改善,不得不返工和售后維修,如此不僅影響效率,也增加人工成本和材料額外損耗。
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外協(xié)廠的管控能力不足,與絕大部分同行一樣,S公司只做研發(fā),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外包,由于缺乏對外協(xié)廠的管控能力,導致外協(xié)廠問題頻發(fā),這就進一步放大了設計缺陷的影響,如果外協(xié)廠的能力強,在工程環(huán)節(jié)本來可以消化一部分設計缺陷。
由于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區(qū)是消費類電子廠商的集中區(qū)域,S公司的問題非常普遍。
比較上所述三家公司,表面上看都是產能不足,表現(xiàn)相同,但背后的原因卻大相徑庭,企業(yè)唯有找準自己的癥結才能對癥下藥、采取切實有效的改善措施。